How CSS works

page(Doc) not found /zh-TW/docs/Learn/CSS/First_steps/How_CSS_is_structured

我們已經學會基本 CSS 的用途與用法了,這堂課我們就來看看瀏覽器是如何將 CSS 和 HTML 變化成網頁的吧。

需求: 基本電腦操作、已安裝基本的軟體檔案處理的基本知識、HTML 基礎 (請參閱 HTML 入門)。
目標: 了解瀏覽器如何解析 CSS 和 HTML ,以及當瀏覽器遇到不認識的 CSS 時會發生什麼事。

CSS 實際上是怎麼運作的?

每當瀏覽器要顯示一份文件時,它得先為文件內容穿上樣式,這會歷經許多程序,我們已經列在下方了。記得喔,這只是非常簡化的版本,不同的瀏覽器會有自己的做法,不過原則上就是這樣。

  1. 瀏覽器載入 HTML (比如從網路上接收(receive))。
  2. 它將 HTML 轉換成 DOM (Document Object Model,文件物件模型),這東西是文件在電腦記憶體中的表示形式,詳情我們下個小節再說。
  3. 瀏覽器蒐集所有 HTML 文件連到的資源,像是嵌入網頁的圖片和影片等等,當然,裡面也包含 CSS!JavaScript 也是其中的一種資源,在此步驟的稍後就會處理,但我們先不要把事情弄得這麼複雜,這邊暫且不講。
  4. 瀏覽器解析 (parse) CSS,先按照選擇器的類型(如元素、類別、ID 等等),將規則放入相對應的「桶子(buckets)」裡。接著再依找到的選擇器,推算哪些規則應該要套用在哪些 DOM 節點上,並將樣式附著上去,最後產生的東西叫做轉譯樹(render tree)。
  5. 當規則都套用完畢後,開始按照網頁結構布局(layout)轉譯樹。
  6. 網頁被呈現在螢幕上,這個步驟稱為繪製(painting)。

下面是此流程的示意圖。

關於 DOM

DOM 有著一個樹狀結構,每個標記語言中的元素、屬性,以及文字片段都會是這個樹狀結構裡的節點。每個節點與其他節點間的關係都有定義:若節點有子節點(child),則自己是他們的父節點(parent);若子節點為複數,則這些子節點稱彼此為兄弟/姊妹節點(sibling)。

了解 DOM 對於設計、除錯以及維護 CSS 有相當大的助益,因為 DOM 正是 CSS 與文件內容的交會之處。當你要利用瀏覽器的開發者工具(DevTools)來查看元素套用的規則時,你就會見到它們。

一個活生生的 DOM 例子

我們就別絮絮叨叨了,直接看個簡單的例子,來瞭解 HTML 片段是如何轉換成 DOM 的吧。

以下列 HTML 原始碼為例:

html
<p>
  Let's use:
  <span>Cascading</span>
  <span>Style</span>
  <span>Sheets</span>
</p>

在 DOM 中,<p> 元素對應到的節點是一個父節點,它的子節點有一個純文字節點以及三個 <span> 元素節點,而 SPAN 節點也是有著純文字子節點的父節點:

P
├─ "Let's use:"
├─ SPAN
|  └─ "Cascading"
├─ SPAN
|  └─ "Style"
└─ SPAN
   └─ "Sheets"

這就是瀏覽器如何解析上段的 HTML 片段的 — 它轉譯了以上的 DOM 樹,並產生了以下的輸出:

將 CSS 套用至 DOM

讓我們在上例中加入一些 CSS 來增添樣式。同樣地,HTML 如下:

html
<p>
  Let's use:
  <span>Cascading</span>
  <span>Style</span>
  <span>Sheets</span>
</p>

假設我們把以下 CSS 套用上去:

css
span {
  border: 1px solid black;
  background-color: lime;
}

瀏覽器會先解析 HTML 並產生 DOM 樹,然後再解析 CSS。因為這個 CSS 中只有使用 span 選擇器,所以瀏覽器可以很快地完成分類!接著它會將這個規則套用到每一個 <span> 上,並在螢幕上繪製出最終的畫面。

現在輸出變成這樣:

在下個主題裡的為 CSS 除錯中我們將會使用瀏覽器的 DevTools 來為 CSS 除錯,屆時我們將會學到更多瀏覽器解析 CSS 的方法。

瀏覽器遇到不認識的 CSS 時會發生什麼事?

在先前的課程中,我們曾提過瀏覽器並不會一次實作全部的新 CSS。此外,很多人都不是使用最新版的瀏覽器。要知道 CSS 是與時俱進的,會超出瀏覽器可辨認的範圍是很正常的事,所以啦,你可能會很好奇,當瀏覽器遇到它看不懂的 CSS 選擇器或宣告時會發生什麼事呢?

答案就是裝作沒看到,繼續往下解析其它的 CSS!

如果瀏覽器在解析規則時,遇到它不認識的屬性或值,它會忽略它,並繼續解析下一個宣告。因此當它這麼做的時候,如果不是你拼錯字了,那就是那個屬性或值太新奇了,所以你的瀏覽器還沒有支援它。

同樣地,如果瀏覽器遇到一個它不認識的選擇器時,它會忽略整條規則,並繼續解析其他規則。

下面的例子使用英式英語來拼寫 color (也就是 colour),進而導致該屬性失效,因為現在瀏覽器看不懂它了。也因此下面的段落無法以藍字顯示,不過其他的 CSS 還是成功地套用上去了,只有無效的會被忽略掉。

html
<p>I want this text to be large, bold and blue.</p>
css
p {
  font-weight: bold;
  colour: blue; /* incorrect spelling of the color property */
  font-size: 200%;
}

這樣做有個很大的好處,就是你可以放心地利用新 CSS 做出很炫炮的效果,而不用擔心瀏覽器不支援時會出錯 — 反正差別只在於那個新特性有或沒有而已。再加上 CSS 層疊 (cascade) 的天性,只要你提供兩條具有相同具體程度(specificity)的規則,就能讓不支援的瀏覽器套用另一條規則。

這在想要使用某個剛推出的值,但它還未普及時非常有用。舉個例子,一些老舊的瀏覽器不支援以 calc() 來當作值,所以當我想要用它來決定寬的時候,可能會先寫一個備用的寬(以像素為單位的值),然後再寫一個值為 calc(100% - 50px) 的寬。這樣一來,老舊的瀏覽器會使用像素版本 ,並忽略 calc() 版本,因為它們看不懂這個;而新的瀏覽器則會先解析像素版本,然後再將 calc() 版本覆寫上去,因為它比較晚出現。

css
.box {
  width: 500px;
  width: calc(100% - 50px);
}

我們在之後的課程中還會學到更多支援不同瀏覽器的方法。

最後

你已經快完成這個主題了,但是還差臨門一腳,在下篇文章裡,你將會利用你學到的新知識來重新美化一個範例,並在過程中重溫你所學到的 CSS 技巧。

page(Doc) not found /zh-TW/docs/Learn/CSS/First_steps/How_CSS_is_structured